一個始初的想法已成為一個執著的理念,這一切成就了今日的我們。
Bose 的故事
當然,我們以音訊產品而聞名。但我們真正的熱情所在是什麼呢?那就是追尋前所未有、創新且精益求精的解決方案。我們「永遠懷抱著更高遠的夢想,然後想辦法實現夢想」。從當初為消費者推出第一款消噪耳機,乃至於專為長途駕駛所打造的革命性座位懸吊系統,我們邀請您體驗 Bose 走過 50 個年頭以來,始終堅持的創新求變精神。
請觀看「珍貴贈禮」影片,本片是由 Academy Award® 奧斯卡金像獎得主 Morgan Neville 執導(他以《伴唱人生:聚光燈外 20 呎》(20 Feet from Stardom) 拿下 2014 最佳紀錄片獎項)。
起步階段
隨著公司逐漸成形,公司命名引起諸多討論。最後,Bose 博士在 MIT 的良師益友李郁榮先生以他典型的「2 + 2」方式說:「大家何不循著這條理路思考:我們希望這個名稱具備哪些特質呢?我們不希望公司名稱與特定的科技或產業有關,因為我們還不確定公司未來的走向。這個名稱要能以許多不同的語言發音,而且容易註冊成商標。如果能是單音節字就再理想不過了。」眾人聽完不禁莞爾,因為大家都聽出了他的言下之意就是:「Bose。」
Bose 的首名員工是 Bose 博士的學生 Sherwin Greenblatt,他一路陪著公司茁壯成長,在 1985 至 2001 年間擔任總裁。Greenblatt 說:「在公司剛創立的頭幾年,Bose 博士還在 MIT 教書,我們也有政府專案要忙。到了晚上,他會進公司和我們一起『值第二輪班』,著手實現一切有關音響的構思。」
心理聲學
心理聲學是研究人對聲音感知的學科。這是 Bose 打造音響產品的基石,而且可以一路追溯至公司初成立之時。Bose 博士發現其他的揚聲器規格只測量音樂的處理效果,而非感知到的聲音。
在一次 MIT 授課中,Bose 博士提出下面的例子:「若是把一群工程師關在房間裡,要他們研究如何降低失真,他們可以開心地做上好幾年。但最基本的問題是,若從感知的角度出發,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嗎?失真可以透過儀器測量出來,但人耳卻可能分辨不出箇中差異。如果聽不出來,所有的努力就僅是為了達成某個工程上的特定目標而已。這樣是否值得呢?」
2201 揚聲器是我們打造的第一款 Direct/Reflecting 揚聲器,為日後傳奇性的 901 揚聲器系統打下了基礎。